中國電動車市場風暴來襲 129家僅15家或能存活

中國電動車市場風暴來襲 129家僅15家或能存活
Yueh Wu 2天前

中國電動車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雖然這個市場在過去十年快速擴張、吸引大量新創與投資,但根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目前仍然活躍的129家新能源車製造商中,預計到2030年能夠維持財務穩健、長期經營的品牌恐怕僅剩下15家。這場「大浪淘沙」式的產業洗牌,預告著中國汽車產業即將迎來劇烈的整併與淘汰潮。

回顧2018年,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迎來創業高峰,據估當時有超過500家企業投入新能源車的開發與製造。然而,由於資金不足、技術落後與市場競爭激烈,許多企業未能量產或銷售,迅速被市場淘汰。根據調研機構AlixPartners的報告,到了2024年仍在中國市場銷售新能源車的企業只剩129家。未來六年內,只有其中約15家具備長期生存實力,其餘品牌將因為財務、技術或規模問題逐漸退出市場,這代表近90%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命運。

AlixPartners亞洲區汽車業務負責人Stephen Dyer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市場之一,其激烈的價格戰與快速的創新節奏為消費者帶來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的好處,但也讓多數品牌難以獲利。儘管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會出手支援當地企業以維護就業與經濟穩定,但整體市場的整併與淘汰仍將不可避免。特別是在電動車市場毛利普遍偏低的情況下,資金與技術的雙重門檻已成為企業存亡的關鍵。

目前能夠實現年度獲利的中國本土電動車廠商僅有比亞迪(BYD)、理想汽車與賽力斯集團(包括賽力斯、問界Aito、藍電)。此外,極氪(Zeekr)、小鵬汽車與零跑汽車(Leapmotor)也正在邁向損益兩平,但距離穩健經營仍有一段距離。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將邁向高度集中與兩極分化的格局。AlixPartners預測倖存的15家車企將掌握全國約75%的市佔率,這些企業不僅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與完善的供應鏈,更能持續進行研發與品牌經營。對於其他規模較小、缺乏核心技術或品牌力的企業而言,即使能獲得短期補貼,也難以在這場長期競賽中脫穎而出。

這個轉變也將影響全球電動車產業格局,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動車生產與消費國。未來由少數大型企業主導市場的情況,將推動產業更快向標準化與智慧化邁進,也可能帶動國際品牌更審慎地進入中國市場或尋求合作對象。對消費者而言,這代表產品品質與服務水準將更加穩定,但價格競爭力可能會因市場集中而逐步減弱。

中國電動車產業從2018年的爆發成長走到2024年的洗牌重組,反映出一個競爭激烈、創新迅速但容錯率極低的市場環境。未來六年內,預計將有超過百家企業退出市場,只有最具綜合實力與資源的少數品牌能夠存活下來。這場轉型不僅是產業自然演進的結果,也象徵中國汽車產業從政策扶植期進入市場主導期,從量變走向質變。最終,唯有那些真正具備技術領先、品牌影響力與商業模式優勢的企業,才能在這場風暴中脫穎而出。

Yueh Wu 資深編輯
車。不只是個移動的工具,他更是我所熱愛的夥伴,不論他有幾個輪子,我都想要將他們最真切的靈魂,訴說給大家知道,採訪邀請信箱:e2345678910e@gmail.com